close

  「照片和電影的差異,很類似俳句和小說的關係。

  不只俳句,短歌、詩也是同樣道理,一般來說,它們的字數都遠小於小說,那正是它們的特徵,在這一連串短短的文字中,擷取內心某個剎那的感動將其封印。作者便是在體驗這個世界之後,將其內心感動以短短的文字描寫出來。

  而小說的感動則是連續的。不但對於內心狀態的描寫是連續的,隨著行數的增加,其型態也有所變化。根據小說內發生的種種事情,登場人物的心情並不會始終保持在同一狀態。若從中單單抽出一段短文,那便是描寫;然而若讓短文連接下去,便是描寫「變化」了。登場人物的內心會從第一頁變化到最後一頁,最終成為不同的形貌,整個變化過程可用波狀曲線來表示,而那正是故事的真面目。這其實是數學。將小說微分,變成了俳句或詩;將故事微分,變成了描寫。

  而照片正是描寫。它切取剎那
的風景收入框框中,描寫孩子正在哭泣的臉龐,其實很接近俳句或詩。雖然文字並不等同畫面,但不論哪一方,都是抽出某個重要時刻,讓其停留在永恆的嘗試。

  那麼,假設我們將幾十張、幾百張
的照片連續接起來呢?這數張拿來接續排列的照片並不是指內容一模一樣的照片,但也不是被攝體完全相異的照片,而是比前一張照片指晚了剎那拍下後一張照片,然後按其拍攝時間順序連接排下去。將這疊照片一張接一張高速切換的話,由於殘像現象,從這一整疊照片中便生出了時間。好比說,照片裏一開始在哭泣的孩子,到最後露出了笑臉。不同於單張的照片,這疊接續排列的照片並非各自單獨的存在,它們是連續的,當中存在著從哭泣的臉到笑臉的整個變化過程。換句話說,內心的變化是看得見的了。當然,連接起好幾個『剎那』自然會得出『時間』,如此一來,我們終於得以描繪所謂的『變化』,而那正代表了編織故事這件事是可行的。那就是所謂的電影。我是這麼認為的。」


    ──摘自乙一/〈ZOO〉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aesareanSec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